(春花焰)百度云BD1024p/1080p/Mp4」资源分享

(春花焰)百度云BD1024p/1080p/Mp4」资源分享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其实《春花焰》什么时候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品味时间作文,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春花焰》什么时候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木偶是什么时候起源的,或者木偶的一切知识
  2. 品味时间作文

一、木偶是什么时候起源的,或者木偶的一切知识

木偶,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用它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

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1978年山东莱西县汉墓的发掘发现;使我们看到汉代制作的可坐、可立、可跪、可灵活操纵的木偶实物,这也证实了《列子·汤问》记载的“偃师造神奇木偶”和《乐府杂录》记载的“陈平用木偶美人解冒顿围困刘邦”故事的可能性。据唐杜佑《通典》记载:“窟儡子,亦曰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这说明到了汉末,已有了丧葬、嘉会并用,且具表演功能的木偶。到了隋代,木偶的制作高度发达,已从演百戏(古代杂技的总称)、歌舞发展到表演故事片断,形成了木偶戏的雏形(详见《大业拾遗记》)。唐代,木偶艺术日渐成熟、高超。据《明皇杂录》载:唐玄宗被李辅国迫迁西内时,曾作过一首咏吟傀儡的诗:“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一说此诗为梁锃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木偶戏的逼真及观赏者的感受。封演撰《封氏见闻记》载:唐“大历中,太原节度使辛云京葬日,诸道节度使人修祭。范阳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又设项羽与汉高祖会鸿门之像,良久乃毕”。由此可见,唐代木偶不但成为表演完整故事,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式(尽管它还不时的为丧葬服务),而且已发展到“闾市盛行焉”(见杜佑《通典》)。宋元时期是木偶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据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京开封瓦舍(宋代城市里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作者注)很多,其中最大的有“大小勾栏(百戏杂剧演出场所。作者注)50余座”,“可容数千人”。在瓦舍里,“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勾栏也有以棚为名的),在这种戏棚里,自然少不了傀儡戏的表演(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有“大小全栅傀儡”的记载)。当时木偶戏的繁荣还表现:在它品种的繁多,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云:“杂手艺皆有巧名,……药发傀儡,……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到了明清,木偶艺术继续发展,形成了各种支派和具有各种地域特色的木偶剧种。这时史料更为详实,记载大都真实可信。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伯虎)曾做描写木偶小诗:“纸、做衣裳线做筋,悲欢离合假成真。分明是个花光鬼,却在人前人弄人。”明代现实主义小说《水浒传》(第33回)、《金瓶梅》(第55回、80回)都有木偶演出的精彩描写。

最早有木偶记载的文献是魏晋人依据有关史料编撰的《列子·汤问》:“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弃山,返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俱来者何人耶?’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领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碎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与造化同功乎!’韶贰车载之以归。”这段文字对研究木偶历史弥足珍贵,是所有研究者必引用的文字。但该故事发生何处,少有人论述。古昆仑,当指今甘肃祁连山,唐初李秦、萧德言所修《括地志》云:“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凉张骏,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广治,宜禾都尉治昆仑障”。当代朱芳圃、蒙文通、黄文弼、武文等著名学者也考证古昆仑为今祁连山。周穆王从祁连山返还“未及中国”。可见此地段是甘肃境内无疑。虽然这则故事具有明显的情节内容上的夸张,但在那个时代出现可活动的木偶,是完全具备其生产能力,这一点可在精湛的商周青铜器上找到佐证。那么,《列子·汤问》的这一记载既可证实今甘肃地区与中国木偶的关联,又可证实甘肃木偶的久远。

我们还可以从敦煌壁画和写本中见到一些早期木偶的踪迹。敦煌莫高窟31窟盛唐壁画中有一幅《弄雏》的壁画,画一妇女用指掌给身边的孩子表演木偶游戏。敦煌写本王梵志诗中写到“造化成为我,如人弄郭秃(南北朝至唐宋时傀儡戏的别称。作者注。),魂魄似绳子,形骸若柳木。掣取细腰支,□□□□□。□□□底月,似提树响风。揽之不可见,抽牵动眉目,绳子若断去,即是干柳朴”。《维摩诘经讲经文》中说:“也似机关傀儡,皆因绳索抽牵,或歌或舞、或行或走,曲罢事毕,抛向一边……”。木偶在以上写本中出现,可能是配合佛教故事而演出。说明早在隋唐间,今甘肃一带就有木偶剧的演出活动。虽然现在我们见不到那时木偶的原作,但从古代甘肃雕塑艺术传统中(图1),特别是近年出土的汉代武威木雕精品中可看到它的影子(图2、3)。关于木偶的历史,在甘肃陇南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庄王年少即位,懒于朝政,专好吹、打、弹、唱、舞等娱乐。当宫廷乐舞玩腻了时,就想寻个新的花样来玩乐,于是便命掌管乐舞的老臣月皇到各地挑选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各二十多名,在宫中专门排练一些带故事情节的歌舞节目。时间长了,月皇的儿子儿媳和女儿也学会了这些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庄王很爱看这种表演,就想叫百姓也知道这种娱乐,把这种娱乐活动传到民间去,与民同乐。他命月皇带着宫廷班子到民间去演出,这使月皇感到为难,自己身为大臣,为普通百姓献艺演出,未免有失身份,于是奏庄王:“臣为大王演戏,是臣的职责。而为庶民演出,只怕惹天下人耻笑。”庄王听后觉得有其道理,就替他出了个主意,让他用木料雕刻人形,穿上服装,仿人动作,而将真人用布帐遮挡,在下面说唱,老百姓只能看到木人而看不见真人,岂不两全其美?月皇听了感到可行,便领着儿子田君大郎、田君二郎、大儿媳春花、二儿媳秋花及女儿金花和其它乐舞人员一同去了民间。他们的演出深受老百姓欢迎,随即有许多地方上行下效,组成了木偶班子学演起来。月皇返朝,把这种情况如实奏报庄王,庄王十分高兴,封月皇为木偶祖师爷,并赐给他镌有“照、隔、饰、诉、圣、灶、洞、回”八字金印,凭此遣神驱鬼,并定于八月十五日为木偶祖师爷祭日。现在甘肃陇南一带还兴八月十五唱大戏祭庄王,唱小戏祭月皇(爷)的习俗。这则传说,具有明显的民俗文化的价值,对我们研究木偶艺术,将有一定的意义。

甘肃位于黄河的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一点,根据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早已被史学界普遍承认。而甘肃木偶作为甘肃古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

木偶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名称,比如北京叫“耍狗利子”、福建叫“掌中戏”,广西叫“吊线戏”或“木头戏”、陕西叫“悬丝戏”、江浙一带叫“木头人戏”、四川叫“肘肘戏”、“木脑壳”、甘肃陇南也称“木脑壳”,甘肃中部叫“拥(肘)猴子”、“耍杆子”、“泥头子”等。从这些名称上,我们大体可以看出木偶的制作及木偶戏的种类。现在较为流行的种类有“提线木偶(悬丝)”、“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作为宋代肉傀儡发展与延续的陇上铁芯子(也叫高抬)仍在岷县、通渭、榆中等地春节期间流行(图4),而水傀儡、药发傀儡等宋代盛行的傀儡种类已不多见。

目前,我们见到的甘肃木偶,根据田野工作考证,部分是清末民初由陕西艺人和四川艺人带入甘肃,一部分则产于甘肃本地(以陇东为多)。1960年以前,甘肃还能看到悬丝木偶、布袋木偶和仗头木偶,现在只剩下少量的杖头木偶。

杖头木偶由头部、杖杆、水衣、服装(蟒、靠、官衣、褶子等)、盔帽(帅盔、紫金冠、纱帽、扎巾、夫子盔等)、假须(也叫口条、有满髯、三髯、一字、张口等)等组成,演戏时还配以各种道具、布景。(图5 7)木偶分为大小两种,大者高度约有100CM,小者高度约80CM。

甘肃木偶的头像,主要由木质材料雕刻,头颅由前后两辨合成,内部挖空,眼睛大多安装弦轴,或上下闪动,或左右顾盼,部分嘴部能张合,舌能伸缩,面部均由油漆彩绘,这些头像大都制作奇巧,雕刻精湛生动,充分体现了近代民间木偶的水平。

甘肃木偶的头像,除用木头雕刻制作成形以外,还有一种用“纸筋泥”塑造而成的,故一些地方叫“泥头子”。这种头像制作除材料不同外,主要是将雕刻艺术变为塑造艺术。甘肃木偶的制造者,无论是雕刻还是塑造,都有相当高的写实技巧,而月,有把握人物典型特征的创造能力,他们并非照搬自然生活中的人物,而是用理想化的审美观念和标准,刻画出了各种戏剧人物形象。

甘肃木偶,角色大体与秦腔相似,分为老生、须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武旦、媒旦;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丑等。

甘肃木偶,最引人注目的是画在净、丑角色头部的脸谱艺术。它同甘肃秦腔脸谱一样,不同于京剧脸谱,而且有别于陕西的秦腔脸谱。部分受民间影响,与本地社火脸谱近似。特别是它不受生理条件的限制,在制作头坯时,就根据不同身份、性格把脸部某一部分加以夸张定型,为脸谱更加突出人物特征和性格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然后通过规范程式化的装饰、变形,甚至大写意式的彩绘,使它超越戏剧脸谱的局限性。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出脸谱别善恶、辩忠奸、寓褒贬、评美丑的特殊功能。

甘肃木偶的脸谱,有—头专用的,如“包公”、“王彦璋”等;有一头多用的,如演大白脸的“曹操”头像,还可以演“秦桧、贾似道”一类的人物;还有一种特殊的双面人头像,一面是如花似玉的小旦,一面是青面獠牙的恶魔,如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场面时,可做瞬间人妖之变,这也是木偶艺术的一大特点,它的出现,为木偶戏增添不少光彩。“生”、“旦”角色虽无脸谱,一头可演多种角色,互为代替,但一些典型头像由于头部表情特征的定型化,只能扮演一定身份、一定剧目、一定故事情节的人物。

作为中国戏曲塑造舞台形象通用的特殊化妆手法,脸谱的色彩是有严格要求的,如忠义豪侠的角色用红色、庄严神武的角色用黄色、谦明爽朗的角色用粉色、勇猛刚直的角色用黑色、奸诈阴险的角色用白色。但不同的剧种、不同的地域在风格、形式上又不统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流派。

包公是一个人人皆知、老幼喜爱的人物,在京剧里,包公脸谱以黑色为底;而秦腔只在额头画黑色,脸部(堂子)则用其它颜色,陕西为“紫堂”,甘肃为“粉堂”。包公最重要的标志,是画在额头上的“月牙”符号。有的脸谱在月牙上加一太阳,并绘有“运天柱”。在这一点上,陕甘是一致的。但在一件早期的木偶包公脸谱上,额部左为月,右为日,这与京剧、秦腔脸谱均有差异。据一位老艺人讲:“这与早期秦腔脸谱近似,现在已不多见”。由此可见,早期秦腔脸谱与木偶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件包公木偶是研究秦腔脸谱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附图1)。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的政治、军事家兼诗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可在《三国演义》和传统戏剧中,把他描绘得很坏,是一个白脸奸臣。在甘肃木偶里,也遵循传统戏剧的程式,一张大白脸,奸诈阴险。三角眼给人一种阴森毒辣的感觉。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化地处理这一形象,从整体上看,给人一种老谋深算的感觉,这不正符合人们称其为的“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身份吗?(附图3)

王彦璋,五代人,以骁勇闻名,每战用两铁枪,军中称为王铁枪,传统的《苟家滩》等戏剧就是表演王彦璋的故事。在甘肃木偶王彦璋的头像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脸谱的塑造,一个大大的蛤蟆占据了整个额头。传说因他水性很好,能在水下呆三天三夜,故秦腔脸谱均做此处理,蛤蟆滴血(鼻梁上的红点)预示他将死亡。歇后语“王彦璋死在苟家滩,吃了娃娃的亏。”就是指吏彦唐、高行周随李可用等人共在苟家疃合战王彦章置他自刎的故事(附图7)。

三教主,封神榜人物,灵保大法师,通天教主。他所用法宝“火风扇”能发出万道光芒,额上五彩霞光就是表示他所使用的武器,太极形及两腮八卦纹表示他是道家教主。甘肃耿派脸谱在眉间不画太极图,而画芭焦扇,与该木偶有明显的不同(附图8)。

闻太师,封神榜人物。该木偶满面金黄表示忠贞,脸部火焰纹,表示他与火灵洞及火灵圣母的关系,他“天眼开能发光”,该木偶不仅双眼能活动,而且第三眼“天眼”也雕刻成形,安装弦轴,使其能动。有如此天眼,“上观天文三十三天,下观地狱一十八层”,自然也能辨别是非邪正了(附图9)。

廖寅,著名戏剧《游西湖》里的刽子手。脸谱为白脸、额角二道红光,表示不是善类,三角眼,表示恶毒凶狠。在这个头像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恶多端、心怀鬼胎的丑恶嘴脸,又可以看出他奸诈警觉、恐惧异常,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状态。凡是刽子手,均可使用此头像,这不能不说我们的前人在创造时所具有的形神兼备的高超能力(附图76)。

黑(白)无常,民间传说中是人将死亡时阎罗王打发用来勾摄灵魂的使者,谁要是“见了”他们,就得寿终正寝。他(们)的模样被人描绘的十分可怕,素衣高帽,长发吐舌。如你不信,这件甘肃木偶头像则是最好的证明。深陷的眼窝,有意被制做成不对称的眼珠,高凸的颧骨,忽吐忽吞的长舌,一幅令人恐惧,毛骨悚然的可怕样子(附图77)。

敬德,即尉迟恭,唐代大将。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为唐代开国元勋。他的形象威猛雄伟,在传统戏剧里常有表现。还由于他演变成了一个驱鬼镇妖的门神使其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这件木偶头像,工匠没有以传统的门神形象表面化塑造,而以传神的手法,将其刻画得平静、冷漠,似对眼前的敌人或鬼怪不屑一顾,使其有一种森肃之感(附图2)。

这些栩栩如生的木偶头像,还需配上他们各自的服装,戴上各自的盔帽,有的还需戴上假须,才算一个完整的木偶形象(图8)。组装木偶人物,不能张冠李戴,服装也要求“宁可穿破,不能穿错”。以张飞为例,他必须要戴夫子盔(帅盔),身着黑靠(背插四面靠旗),手持“开门枪”,还得给这位号称“梅花张”的大将戴上开口髯(扎),配上“耳毛”,这样才使一个鲁莽忠勇、怒发冲冠的“万人敌”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附图16)。“组装”后的木偶人物,在演员的操纵下,惟妙惟肖。有的动作夸张,可以高靴踢腿;有的“真刀实枪”,当场砍下头颅。在《西游记》剧中,制作两个大小不同的孙悟空,当大孙悟空勇敢机智,巧斗妖魔,连翻筋头,藏于帐下消失后,小孙悟空即可“腾云驾雾”(用松香烟火傲气氛),旋转升向天空(一细线吊之上升),大有“七十二变”之能事,其生动程度,为“大戏”所不能。

民间木偶演员,一般都练就了过硬的操作本领,有的甚至是在劳动时。一手扶扛子(犁),一手执鞭子顶着草帽练习搁木偶的基本功。所以,在演出时,演员操纵仗杆,在台口既不露出操纵之手,也不过于低下,能在一个水平线上平稳表演,这样使观众有一种看木偶戏似在看舞台演出的观赏效果。一个好的演员,能双手撑杆,自如灵活地做出各种优美动作,使木偶灵活敏捷,变化多端,让观者美不胜收。

甘肃木偶服装,从仅存的一些清代服装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制作的华丽、精美,清以后的服装,虽有复制痕迹,但我们仍能看到民间艺人个性的发挥。如蟒衣“龙”的图案塑造,早期因受明清宫廷文化影响,严谨、规范、雷同,成为一种程式的符号。但在民间,特别是经广大妇女的创造性发挥,将龙大胆变形;赋于龙新的“生命”,变成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具有明显的“民间意味”。

甘肃近代木偶戏,较大程度地受到了当地地方戏曲艺术——秦腔的影响。唱腔以秦腔为主,有时也唱影子腔和地方小曲,对白以陕西方言为标准.音调高亢激越,善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特别是那些以其古朴淳厚的关中音韵、酣畅明快的秦地弦索为特长的木偶班子得到甘肃人民的喜爱。器乐伴奏较为简单,有二胡、板胡、笛子、唢呐、喇叭(大号)及锣、梆子、板鼓等。板胡,也叫秦胡、胡胡,其音色清脆、嘹亮,是木偶、皮影戏乃至秦腔等剧种的领奏乐器;二胡,音色低沉柔和,演奏悲壮的曲调,甚为感人;唢呐、喇叭,声音响亮热烈,常用来烘托渲染发兵、饮宴、庆典等场面的气氛;锣,音响脆亮强烈,常用于武将或袍带人物的上下场和战争及突变情节的气氛渲染;板鼓,也叫干鼓,单皮鼓,发音坚实清脆,板鼓是整个乐队的指挥乐器,它带动整个乐队进入演奏;梆子,俗称桄桄子,声音高亢,通常为打板(强拍)掌拍,过门及需要紧张气氛时,也可花打(打板、也叫打眼)。

木偶戏演出剧目因剧团而异,又因甘肃地域狭长,文化上存在差异,故演出剧目繁多,就以甘肃中部某木偶剧团为例,能演唱八十多本。有《富贵图》、《得胜图》、《锦乡图》、《开国图》、《忠孝图》、《兴国图》、《三花图》、《火焰山》、《万字山》、《武当山》、《白马关》、《五子魁》、《葵花井》、《龙风霞》、《珍珠楼》、《剪红灯》、《铁莲花》、《回风扇》、《千秋剑》、《太湖城》、《乾坤绣》、《七人贤》、《三进士》、《搜杯》等,虽然甘肃木偶受秦腔的影响较大,但不难发现它们并不完全是秦腔的重复。可见,木偶戏并非地方戏的翻版,有着自己的传统与体系。各地木偶剧团常演剧目当属《三国》、《水浒》、《西游记》、《封神》里的戏,有些“连台大本戏”可连续演上几天几夜,如同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一般。使观众不忍落(1a)下一集的观看。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甘肃大部分地区经济文化由极度萧条而逐渐得以恢复的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相应发展,木偶戏虽在各地没有形成一种主要演出剧种,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壮大,一些主要的乡下集镇都有他们演出的足迹。

甘肃木偶在这个时期发展,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顺应人们对各种宗教信仰的崇拜。由于人们对干旱、洪水、地震、冰雹、虫害、瘟疫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及某些自然现象的不可理喻,于是产生了对自然神的崇拜并逐渐成为一种民俗传统。有关用木偶戏禳灾祈福和乐神的史料可见于南宋理学家朱熹任漳州郡守时曾下过一道《郡守朱子谕》第十条:“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敛掠财物,装弄傀儡。”还有宋代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云:“以傀儡乐神,用禳官事,呼为弄戏。遇有系者,则许戏几栅,至赛时,张乐弄傀儡……至弄戏则秽谈群笑,无所不至,乡人聚观”。看来,木偶的历史从汉代开始就与丧葬、祭祀、乐神,禳灾、祈福保持着密切联系。时至现代,在一些落后的农村,为了企盼风凋雨顺。五谷丰登,对各种超自然力的信仰仍然很多。在甘肃各地的农村,还供奉着如“八蜡皂”、“牛王大帝”、“天医明王马租”、“水草大王爷”及“本方山神、土地神”等等诸神。“八蜡”,本是古代腊月祭祀的名称。《礼记·郊特牲》:“八蜡以祀四方”,郑玄注“四方,方有祭也,蜡有八者:先啬二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现在民间已将八蜡演化为一种除虫害、捍灾御患的神。“山神”,在民俗中属于方神,随处可见。但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对它有不同的认识,祈求也随之不同。在甘肃榆中,我曾问过一老人:“山神是管什么的。”答曰:“管狼的”。他们当年是这样祈求山神的:“山神爷,把你的狗看好,让它不要叫狼来吃我们的牲口,害我们的娃娃”。据说,在几十年以前,这里人烟稀少,豺狼横行。可见,每一个世俗的神祗,在民间是何等的重要,在百姓心中它们是何等神圣。每到秋天,新粮入仓,人们为酬其功,进行祭献,且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敬神、娱神——上演各种戏剧。“大戏”(由人物表演的戏)敬“大神”(官场庙会)。“小戏”(由皮影、木偶演的戏)酬方神(乡村里供奉的神)。这种习俗,还见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赵本植修纂的《庆阳府志》记载:“木偶戏(手撑者,曰肘猴子,线提者曰猴子戏)影戏亦盛行,人称小戏,乡村敬神还愿多演之。”

木偶戏还因活动方便,演出人员精干(十余人左右),不受时间限制,白天晚上均可,大小村庄都好接待等特点,受到了各乡村民的欢迎,形成了自己的天地。

由于人们对各种“神”的敬畏,木偶戏的演出一般都设在庙宇院内,并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演正剧前后要演“请神”、“谢神”或“回神”戏,这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既是在“特殊时期”的氛围下人们普遍的心理要求,又是“箱主”、“神头”自身需要而为“神”营造的神秘效果。

经过虔诚的祭拜,木偶戏“序幕”开演,天官在童子的陪伴下登场亮像,戏台下鸣放鞭炮。天官首先唱到:“初一、十五庙门开,请神童子请神来,自有四季公差在云中跑马,察到某县某村村民已在本方福神面前,许下愿戏一台,今本是开台之日,吾当来在吉庆堂前,观众信士弟子跪在吉庆堂前,牵羊的牵羊,端酒的端酒,左手奉香,右手化马(焚纸),人有诚心,神有感应”唱毕留诗一首:“门外—树槐、槐上挂金牌,乌鸦不敢唱,单等凤凰来。”天官开场唱白,表达了观众的心愿,搭起了神与人“勾通”的桥梁,自然也不忘炫耀自己的戏班。

第一场戏也是特别注意的,一定要演平顺吉祥的,如《忠孝图》、《香山还愿》、《太湖城》等。演出一般进行三至五天,由神头(会长)代表民众点戏。整个演出结束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景“谢幕”——“谢神—、“送神”,也叫“回神”。场面同样庄严肃穆。天官再次登场,随唱即白“……还愿已毕,将此地的瘟荒病疾,吾当筒在袍袖,压在神王脚下,永不降下,清风细雨、月月常降。恶风暴雨、撒在旷野深山。一籽落地,万粒归仓。空手出门,满怀进门。小小孩儿,长命百岁。好人相逢,恶人远离。狼来缩口,贼来迷路。保佑一方人马平安……”。接着又留诗—首:“此庙修的甚顺溜,周公卜定鲁班修,盖在八卦乾字上,儿孙后代做王侯。”台下鸣放鞭炮,台上“会长”或“神头”为“天官”披红挂彩,气氛达到最后的高潮。

在完成敬神、娱神使命的同时,最主要的还足满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需求。甘肃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地处高寒,每年只种一茬农作物。从秋收到春播,要经过一个漫长的严冬,在过去的年代,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是极度贫乏。只有这每年一度的木偶,皮影小戏,才是他们为数有限的文化生活、精神享受。“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明万历礼部尚书李九我为木偶戏所作对联)。木偶戏浓缩了历史文明,颂扬了英雄史诗,鞭挞了时弊风气,辨别了忠奸善恶。特别对于那些孩童,在娱乐中得到一定的教育,木偶戏真正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宗教的教课书。

甘肃木偶发展到近现代,已变成一部多灾多难,荣衰参半的历史,它与这个时代的命运戚戚相关,它的坎坷经历也是西北历史的一个缩影。在民国初年,有一个出身木偶、皮影世家的名叫梁万福的艺人,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领着儿子带着祖上传给他的木偶、皮影戏箱。从甘肃两当出发,—路卖艺,最后落脚榆中,与当地艺人搭班演出。到了民国十七、八年,当地遭受空前的大旱,复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灾情严重,饿殍盈道,状极惨悯。此时木偶戏已举步维艰,而伴随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鸦片,也正侵害着人民群众包括梁氏父子的心灵与肉体。梁万福染上烟毒。在无亲之小,只好将几代人的心血家业忍痛卖与他乡。

民间木偶艺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挣扎在贫困线上。20世纪40年代,康县有—个名叫马四娃的木偶艺人,在《八件衣》中演唱“花子仁义”(叫花子),“春台会”过后,生活无着落,仍然当乞丐,是现实生活中的“花子仁义”。正如当地民间谚浯所言:“夜宿破庙日登楼(戏台),头戴乌纱心中愁,常入洞房当光棍,身背褡裢游九州”。这就是当时被视为“下九流”的戏子(旧社会对戏剧表演者的谑称)贫困生活的如实反映,也是他们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20世纪中期,新中国的诞生,给甘肃木偶带来新的曙光,各地政府及文化部门重视木偶艺术。兰州、张掖等地,先后成立了木偶剧团。1957年,甘肃省文化局举办了“甘肃木偶、皮影会演”,各地区也举行了相关的演出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木偶这个古老艺术在这—时期的发展兴旺。在甘肃省的会演中,有榆中、永登、康县等地的木偶剧团参加了演出,这些世世代代服务于民间春台庙会的“小戏”,终于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获得了各种奖项,这是时代赋予它们的殊荣和光彩。但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开始,一夜之间,它们又变成了“四旧”成为扫除的对象,大部分木偶被焚毁、木偶演员大多戴上“牛鬼蛇神”的帽子,接受了劳动改造。经过十年的禁锢与肆虐,老艺人相继去世,木偶艺术在迎来新的复兴的时刻,又因后继无人而濒临危境,有的已经自行消失。今日,只有在甘肃陇东一带的偏僻乡村还能看到赶着毛驴,驮着戏箱,走乡串户的木偶戏班子的踪迹(图8)。

追溯这段历史,我们发现甘肃木偶命运的坎坷,它在演出各种古代剧目故事的时候,也伴随着这段中国历史最为特珠的年代,上演了一台新的历史“大戏”,一部反映近现代甘肃历史

二、品味时间作文

1、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品味时间作文(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一天24个小时,一月30天,720个小时;一年365天,8760个小时;一个小时60分钟,那么一年就是525600分钟,这个数据不算大。其实一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它像是嘴里的糖果一瞬间就溶化了,像是优美动听的声音一闪而过,只能回味,储存在脑海里。

3、记忆深处,那片绿色的丛林,那里到处都是参天大树,非常幽静,可以听见杜鹃鸟悦耳的声音,甚至可以听见小溪发出的“哗”“哗”的流水声。一切平静如水,一切都在脑海中荡漾。草地上站着一位老人,斜斜的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倒印在空旷的草地上,看起来是那么的孤独和凄凉,她是不是在等谁呢?

4、“奶奶!”从我的口中脱口而出一个亲切而又陌生的称呼。她的神态把我吓了一大跳,奶奶低下头,仿佛正在喃喃细语。我的心开始颤抖起来,越跳越快。

5、她回过头,仿佛看了我一眼,我隐隐约约看见她阳光照射下憔悴的脸庞,微微翘起的嘴角一切是那么真实,不得不让我深信,我回到了从前。

6、从梦中惊醒,呆滞了好一段时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回过神来,让我觉得真不可思议。奶奶早已过世多年,就在我都快要淡忘她时,我竟然在梦中见到她,我多么想和奶奶拉拉家常谈谈心。但无情的时间是不可能倒流的,留住时间,只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罢了。

7、也许梦中可以带你回到以前,带你回到你最想到的地方去,它可以让你发挥无穷的想象,而且满足你的任何幻想和欲望。梦醒了,心碎了,曲终了,人散了,因为梦境毕竟只是梦境。

8、时间会慢慢地逝去,但是它会把美好的回忆交给你,时间会让你慢慢品味回忆,品味那永远无法重现的昨天,品味你那充满无限憧憬的明天,可你就会在品味时间中慢慢变老,化为灰烬,直至成为永恒,但时间决不会停止,永远不可能停止。

9、将时间压缩,制成的日历纸正不断的被撕碎,内含的一天天的时间也不断的消逝,不留下一点痕迹。过去的时光是永远都回不来的,我们能抓住的,只有记忆,细细品味当下的时间,在日历纸被撕下的瞬间,能够留下一点灰烬。

10、挂在墙上的会考倒数日历又少了一张,我望着那张纸被投入回收筒,它所代表的昨天,也被我扔进名为过去的遥远里。时间无法回收再利用,正因如此,更应该好好的使用它,但我却把尚未开封的全新品一次也没使用就抛弃。

11、品味时间,并非双眼空洞,六神无主的静静坐着让时间就这样溜走,而是专心、用心在某一件事情上,用色笔在这段空白的时间涂上五彩缤纷的颜色,好好的充实这段时间,而不是像阵微风,吹来拂去,却没带走任何东西。

12、空洞的时间所遗留下来的记忆是空洞的,七彩的时间剩下来的记忆当然是七彩的,记忆是时间离开后留下来唯一且最珍贵的宝物,它有可能是空无一物的,也有可能是满坑满谷的,全在于你有没有认真的品味这段时光,越是充实它,它留下的记忆就越珍贵。

13、时间是过客,来去不留痕迹也不留恋,只有热情的款待它、充实的度过它、认真的运用它、用心的感受它,它才会把它的至宝,不会消失的记忆留下来,赠与最仔细品味它的人。

14、时间在走,人们的脚步也未曾停止,面对着每天的生活,就这样,一年、二年、五年、十年,就悄悄的过去了。时间像个没有躯壳的灵魂,看不到也摸不到,想抓住它,但它却无情的转身离去。

15、繁忙的生活,一日又一日的重演,时间也不停地在跑,我们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每一个人每天都有二十四个小时,看起来不多也不少,只要妥善的规划,把每天该做的,配合所分配的时间,一步步有耐心的做完,就会突然发现,其实剩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细细的品味,并且感受时间的美好。

16、时间也是无情的,常常觉得考试的时间不够用,眼看钟声要响了,但我却还有好多要写的题目还没完成,此刻,我多么地希望指针就定在那不动,好让我把考卷写完,但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的,时间还是到了,我没有权力挽回,连我那一点点的希望都无法通融,时间它头也不回的,就这样离我而去。

17、时间它是我的好朋友,它陪着我一路,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在这忙碌的生活下,我们可以抽出个十几分钟,不管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买杯咖啡或者饮料,坐下来,感受时间的脚步,滴答、滴答的,喝着咖啡,吃着下午茶,其实时间也并不是那么无情,只是看你如何的去感受它,享受它。

18、时间还在走,我们也跟着它一起走着,珍惜并且把握住,只要你懂得善用和品味时间,时间便不再无情地转身离去。

19、从古到今,有多少名人都在捧着书卷品味书香。那种香无以比拟透着一种淡淡的墨香,透着一种淡淡的儒雅,透出了一种高雅的人生品味。品味书香的理情性趣美是一个整体欣赏过程,在书里变换不同角色,体味不同心境。可以对号入座,可以品评思考,可以假设想象,走近一个又一个生命,经历一段又一段岁月,试着在他人的悲欢里,了悟自己的爱恨。"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多少柔情蜜意,多少愁断粉肠不经意间刻骨的展现笔墨之间。心绪跟随着唐诗宋词走进那个久远的年代,也为他们泪湿襟,愁断肠一回。

20、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品味了茶香的沁人心脾,感悟了白落梅《茶缘,一个从容不惊的过客》的禅意,就想在江南某个临水的地方开间茶楼、茶庄,我可以安稳的在这里,静守简单的流年。生命如莲花,纯净的是灵,虚无的是魄。茶的境界不是我能悟出来的,世事所谓的执念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到了终点,它洗涤了我内心的迷茫,沉淀了当初的萌动,让我“欲辨已忘言”。做一个身心俱安的俗子,相信,相信世间总有一朵我该修篱种下的菊。

21、读一首唐诗宋词,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着一个个薄命佳人的哀婉的叹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多么凄美的唐诗宋词啊!浅斟低吟,拭泪掩卷。几千篇诗词在千年的落花风尘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宋词,听一听巴山夜雨的情愫,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抬头仰望,星空闪烁,那一阕诗词歌赋永远在华夏文化中传扬。

22、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曾经王朝的盛世辉煌已在炮火中满目疮痍。剩余的,就只有亘古不变的旋律,依然“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落日的余晖里,一个书生翘首江边,他的眼眸中,是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美轮美奂,充满着无限希望。“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曲终了,万籁俱寂。少女时代的李清照,青春飞扬,活泼开朗,“蹴罢秋千,微汗湿轻衣”,素衣着身,轻飘漫舞,她在秋千上自顾自风情地荡着,汗水涔涔。早春,花开得正茂盛,轻而妖艳,这时,赵明诚向她走来。

23、岁月的沧桑掩埋不了历史的印迹,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在历史的天空里交替轮回。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书到今生读已迟”,初读品味到的是读书的紧迫感,甚至是书海无涯、人生短促的无望感。浩瀚书海,望尘莫及,今生再怎么读,也已经是晚了、来不及了。再品味则是另一番天地。它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或者“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式的悠闲读书、打发时光式的心态,而是更加积极、更加严肃,是真的把读书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做。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

24、轻轻的靠近唐诗宋词,揽一轮唐宋的明月,静静的坐下来欣赏,那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浪漫诗。一袭青衫,一盏青灯,书香丽影,撩人欲醉。想那红袖,定是一手端茶,一手执扇垂手站立的。渴了,她给泡上一杯清茶;困了,她帮你揉肩捶背;倦了,轻轻地拿过琵琶,纤纤玉指不经意地拨过那几根弦……如若时间能倒流的'话,我多想独驾兰舟停泊在枫桥岸边,聆听着寒山寺的钟声,静静地享受着在唐宋诗词里的那份清梦。喜欢就这样徘徊在隔世的词句里,敲打着无数个不眠的夜里那份浅浅的愁思。《夜雨寄北》、《一剪梅》这两段,读罢总觉得万般愁千般念,淋漓尽致的浸透出来了,尽管凄凉,却很唯美。

25、优美的音乐好像穿透了千年的时光,飞越时空,踏破红尘,一直传到我心中来,在我的耳畔久久回荡。我闭上眼睛细细的品味,任凭那如水的旋律在指下纷飞,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诗人驻足江边,时而伫立,时而徘徊,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望月遐想。也许,我的心底一直藏着一个唐宋,总是不经意间被里面的情思所感染。

26、唐朝宋代,已随历史长河悄然远去;唐诗宋词,却如耀眼明珠愈加明亮。它在书山峰巅闪闪发光,它在学海深处熠熠生辉。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它再现了历史,光照着现在,辉映着未来。它是民族语言凝缩的精华,它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它的营养滋养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树,它的光辉照耀着亿万万华夏儿女之心。吟诵佳词妙句,品味酸甜苦辣,在甘美中咀嚼历史的沧桑,在愁绪中体会人生的苦涩。用心灵的韵律去梳理那份荒芜和纷繁,用理智的审视去感受那份神奇和悠远,你能体味到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豪情逸兴;你能感受到千年前的草风沙雨,冷月寒霜。你会在诗意的萦绕中里拥有空灵和超脱!

27、大家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

28、记得我7岁时,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大街上买菜。我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菜摊,妈妈说:“我们也去看看。”我们从拥挤的人群中挤到了一片立足之地。原来这里有两个人在吵架。看样子是这个老奶奶买菜时少给1元钱,被卖菜的发现了。可她偏不肯付这1元钱,硬说自己没少给钱。她们争辩了一个下午,最后老奶奶还是给了那1元钱。“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瞬间4年过去了。有一次我去吃丧饭意外发现死的是4年前那位老奶奶。我有幸得知老奶奶在临终前说:“假如让我再回到4年前我买菜的那个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拿出那一元钱。”说完后老奶奶就去了。我觉得老奶奶是一个只有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人。如果她当时愿意拿出那一元钱的话,就可以结省一个下午的时间。但人们总是不肯拿出那一元钱。只有到临死时才肯拿出来,但是已经没有机会了。

29、假如生活中大家都肯拿出那微不足道的一元钱,那生活中就不会再有遗憾!

30、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然而,它们并没有消失。逝去了的时间,活在记忆的深度里。人们在这段时间中的悲悲喜喜与错错对对,被永远地铭记,与人生往事勾连,时间并不抽象。人们在具体的一段时间中所取得的成就,便是他们的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时间。他们追求不同的理想,走着自己的人生路,于是便取得了不尽相同的成就。以正确而独特的方式实现了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的成功者,便如钱学森、袁隆平那些人一样成为我们的偶像。

31、作为一个青年人,我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宝贵的时间,我渴望像那些成功者一样,让我的时间闪耀出成功的光彩。

32、如今时代快速发展,环境变了,机遇和挑战也不同了,前辈的成功无法复制,我的时间要由我自己掌握。任何成功者都曾像我一样平凡,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让他们超越平凡,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高尚的品德让他们成就伟大。

33、是的,成功者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梦想,并倾其一生去追寻它。这就像是我为自己的人生先定下基调,只有想好自己的时间要如何度过,才能珍惜分分秒秒。川端康成是日本美的守护者,为了传播物哀、风雅、幽玄的传统美,他在有限的时间中创作出一系列文学经典。无论是呼唤人性美的《雪国》,还是批判茶道世俗化的《千只鹤》,对于守护日本美的理想,川端始终不曾放弃。像川端一样,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对人性美的歌颂,对梦想的追求,将会是我的时间中最光辉的篇章,这是一切成功者倾其一生所追寻的,是我的时间存在的意义。

34、然而,只从先辈那里继承优秀的品质与正确的追求是不足以支持我成功的。在我的时间里,一定要创造适合自己的方法。袁隆平以独特的水稻杂交方式在自己的时间中走向成功,张艺谋以独特的电影审美方式在自己的时间中走向成功。每一个独特的自我,都唯有拥有自己的方式才能掌控自己的时间,一味地崇拜和模仿,失去了自我,那么自己的时间就只能成为别人时间的延续。正是莫奈那无法超越的色彩运用,使他的时间被美丽的色彩填满。怀着与莫奈同样的对艺术的追求,梵高在画中融入自己生命的热情,珂勒惠支在版画上雕刻自己所见的或悲或喜或恶或善的灵魂。作为独特的个性,以专属自己的人生经历,创造独一无二的方法,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我的时间存在的方式。

35、人生的真谛其实并不是复制别人的成功。人活着,成功并不是一切,而也并不是每一项成就都称得上成功。那些模仿而来的成功,只不过是赝品,它既无法体现我们自己的智慧,也无法展现我们的个性、我们的追求。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不是我们在创造自己的成功,倒像是别人在拿我们的时间复制他们的成功。

36、当万物在变,那些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精神财富便更见其价值,那是我们成功的基石。

37、当万物在变,那些变化的方法便成为我们成功的必要保证,变化毕竟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

38、有了以上两点,便能得到成功,我的时间便会因我的人生价值而达到永恒。希望终有一天,我能像那些偶像一样,让我的时间、我的生命活在世人记忆的深处,永不褪色。

39、知了,知了一个夏天的夜晚,我拉开窗帘,打开窗户,清幽的月关透过窗户照射在我身上,我正准备像往常一样背一遍明天要背的课文,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没想到世间还有你这样珍惜时间的孩子!虽然这句话听起来让我觉得很舒服,但我还是忍不住吓得大叫道:是谁?是谁在那里说话?

40、别怕,孩子,我是时间老人,我每天在各个地方旅游,今天来到这里,看到你如此发奋努力,我忍不住想问问你,别的孩子这个时候都在看电视、睡觉,可你为什么如此勤奋地读书呢?

41、我惊奇地东张西望,终于在窗台上找到了声音的发源处。只见窗台上站着一个手掌般大小,身穿白色长袍,手持魔杖的白发苍苍的老者。

42、今日事,今日毕,这是我今天的学习任务,我当然得抓紧时间完成啦!我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一边说,我只有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说完我不禁沉浸到自己美好的未来中,仿佛面前就有一本名牌大学的录取书似的。

43、呵呵!时间老人发出一串和蔼的笑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就是你的梦想吧!

44、我可以帮助你快速实现梦想,这样你就不必这样辛苦地读书啦!时间老人轻轻地点了点魔杖,笑眯眯地说。

45、啊!不可能吧?我惊呆了,在心中默默地想到。

46、时间老人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一般,摸了摸白色的胡须,得意地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只要把你的时间之流加快速度,加上成材粉就行了,我可是时间之神呢,这对我来说可是小菜一碟!

47、难道你不想快速地、轻松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吗?时间老人看着我目瞪口呆的样子,连忙追问道。

48、想,但是——我顿了顿说,我很相信您的这个能力,但我还想品尝生活的挫折与快乐,我不想让时间这样轻易地流逝,因为我也相信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把梦想实现的!

49、这一次,时间老人愣住了,好久才惭愧地说:我竟然还不如一个孩子呀!我不能再这样四处游玩了,我应该去转眼间时间老人就消失在暮色之中,只留下兀自出神的我。

50、知了,知了一切都仿佛没有发生过,知了还在继续地叫着,我又在继续背课文。

51、一个灯光璀璨的夜,天空似乎被灯光染明亮了,又是一个不夜天。屋内的灯光亮着,映到玻璃窗上;室外的灯光亮着,也映到玻璃窗上。重重叠叠,梦幻迷离。

52、我仿佛置身于一叶扁舟之上,四下是清澈的河水,小船顺着水向前漂去,景色也随之而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红花、青柳,炊烟、茅屋。这一切织一起,又散开,如同窗玻璃一样,重重叠叠,梦幻迷离。

53、忽然,河流变得湍急了起来,拍着浪,河面弯了许多。景色一下子暗了起来:黑天、乌云,陡山、急流,萎花、枯柳,嚎哭、废墟。天上泛起了蒙蒙丝雨,地上烧起了熊熊烈焰。雨,打不灭焰。狂风吹,霹雳打,隐约又是飞机大炮在轰鸣。船也颠簸了起来,一个浪打过来,船险些翻沉河底。我探头看水,黑得像是一切物品都会被吞噬。啊!先前的景色,是多么美好,多么像一幅向我微笑的画卷!可惜不能一直微笑下去,多么重重叠叠,梦幻迷离:

54、我看着船夫,他的背上背着一个钟表似的东西,转得飞快。下面还有一个日历似的东西,一个日子被划满了红色线,像是一张绝望的笑脸。船外火花漫天,哭喊声遍地。这一切,我历历在目。我想,该怎么找回从前的重重叠叠、梦幻迷离呢?

55、正在这时,一道光,出现了。光的颜色是耀眼夺目的红、鲜血般鲜艳的红。光从一个宝塔一样的建筑中发出,所过之处,风雨骤停,雷电消匿;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光与暗终究是会有摩擦与战斗的。光和暗撞在一起,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此时此刻,似乎每一个光子都变得有意义,有灵魂,那么伟大!细细赏来,有的光子冲在最前面,视死如归;有的光子站在一旁指挥,神机妙算;有的光子被黑暗重围不屈,大义凛然……每一个光子消失后,地上就会多出一点红色来。光的势力虽弱,可在那些已经复苏了的地方,总有些新的光出现。他们战斗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迸发着,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啊,多么的重重叠叠,梦幻迷离!

56、最终,光明战胜了黑暗,世界间,万物都沐浴在一片神圣的红光下。那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红花、青柳,炊烟、茅屋,又一一回来了。不过,大地上多了一片片红色,摆成五颗星的样了。一切事物,又显得更加重重叠叠,梦幻迷离……

57、我看了看船夫,日历的一页被撕去,新的一页用红笔圈出了一个日子:1949年10月1日。它时刻提醒着我,让我带着初心,奔向前方。时间的钟依旧转着,日历也来到了现在。河流宽阔了起来,我知道它流入了大海。海上,正在日出,多么的,重重、叠叠,梦幻、迷离!

58、倏忽间,一切,缩了回去,不见了。我眼前的,只是玻璃窗上的室内室外的灯光。如此的重重叠叠、梦幻迷离……

59、夜凉如水,淡淡的月光洒在斑驳的树影。月亮,你变了吗?

60、窗外,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空。随着时间的消逝,月亮从如柳叶般的变成了如今现在丰满无缺的月亮。

61、“练字啊,练字。你何苦要为难我呢!”我的脸粘在桌子上,脚翘起来,目光停留在手中的中性笔上。哎,一日复一日,一日复一日,每天都在写,这有什么用呢!我挤眉弄眼,手不知怎么着,就向前翻动。

62、接着,一个个清清爽爽的字就一排排的展现在我的眼前,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紧凑的字,成就感油然而生。月光洒在作业本上,我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进步与坚持。看着以前的字与现在的字,它们真的不一样了。刚开始每天重复写“一丿”这几个笔顺时,觉得非常的枯燥乏味,而且一点用也没有,于是就形成了抵触心理。只是在妈妈的逼迫下,才被迫无奈的去完成,有时还会抱怨个不停。可再来看,字的变化明显极了,原先与现在的字似乎看不出来是在一个人的笔尖下“流”出的。是月亮变了,是字变了,还是我变了?

63、昨天的我还是懵懂无知的幼儿,今天的我已是充满活力的少年。是啊!我变了,我从幼儿变成了少年。昨天我还是一问三不知的幼儿,今天我已是青春洋溢的少年。书上写到“人也是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64、月光渐渐消失。在时间的洗礼下,我变了,你变了吗?

65、时间,在我眼中就像一位长头发的少女。瞧,她正微笑着走过,以她那长长的头发测量着一分一秒的流逝。

66、她就像流水,融身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她时而藏身于日历之中,时而隐匿房屋之间。水滴石穿、生老病死,她留下岁月的痕迹;童年逝去、时代变迁,她留下美好的回忆。若隐若现,变幻莫测,她无处不在。

67、她奔跑过原野,信步于波涛之中,默默注视着沧海变化。战争,朝代更替,她从未停下过脚步。却总是在最后,带着微笑,淡泊仇恨,让一切辉煌归于平淡。

68、她虽无形,却将灵魂寄于点滴。“滴答,滴答”,听,这是她在吟唱;“沙沙,沙沙”,看,这是她在舞动。她那长长的头发随风飘扬,轻轻拂动,伴随着的,是岁月的消逝……

69、她是公平的,生灵都被她所宠爱着。清晨,她沐浴着晨风,让阳光拂照世间。傍晚,她聆听着浪声,让月亮撒下柔和的光辉。她,为你送上一天又一天。年少时,她笑着向你走来,为你送上希望。苍老时,她匆匆跑来,为你换下黑发,送上华发。她,给予你了一生。

70、她是生死的使者。她欣喜地看着生命降生,又惋惜地目送生命离去。但是,不变的是生死和她的永恒。

71、就在此时此刻,她从人群中走到了我的面前,风吹动着她的长发。她轻轻地对我说:“岁月易逝,请珍惜当下,愿你不负昭华。”

72、走在喧哗的街上,周杰伦的“时光机”跳跃着,旋转着,飘进路人的耳朵里。转眼2009已过。小时候,常常会羡慕哆啦A梦有时光机,能穿梭到未来,现在,也依旧在羡慕着。但,目的是想回到过去了。原以为,长大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童年的无忧,童年的自由,在那时的我们的眼里,只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而已。但是,时间啊。你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偷偷地从我们指缝溜走了呢?楼下经常有一群孩子玩耍。看着这些重复我们曾经的举动,仿佛我们叠影一般的精灵们,才意识到我们是真的长大了,曾朝思暮想的初中生活、曾翘首企盼的高中大学,都似乎变得不再有魅力。人总是那么无奈。相处了将近五年半的校园啊,你什么时候变的那么美丽了呢!

73、什么时候变的那么深深吸引着我?表哥说,初中很苦,高中地狱,大学也不是很轻松的。还是小学好啊。但我终是要和小学告别的,终是要踏上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的路。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