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华年》-电视剧百度云网盘【HD1080p】高清国语

《度华年》-电视剧百度云网盘【HD1080p】高清国语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大家好,关于监国《长公主》电视剧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长公主是哪部电视剧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含山大长公主: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活得久就有特殊待遇
  2. 《庆余年》里,为何大皇子总是听从长公主的话

一、含山大长公主:明太祖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活得久就有特殊待遇

1、前言: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封国在湖广蕲州的荆王朱祁镐向朝廷上奏,为自己的王妃魏氏求取博鬓。朱祁镐的父亲荆宪王朱瞻堈,是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子。而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则是仁宗的长子。

2、从血缘来说,朱祁镐是朱祁镇的堂弟,算是非常近的关系。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英宗对荆王的这个看似寻常的要求大发雷霆,专门发了敕书对其进行训斥。

3、这个博鬓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只有皇后和太子妃才有资格佩戴?多年之后那场备受争议的定陵考古,虽然毁坏了大量的文物,却也为我们揭开了博鬓的真面目。当时孝靖皇后(即王恭妃、明光宗生母)十二龙九凤冠的后面还拖着六条“小尾巴”。这些“小尾巴”长约20多厘米,上面装饰了为数众多的珍珠黄金以及金丝编织的龙凤,证明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经过研究确认,这六条小尾巴就是博鬓。

4、定陵出土的博鬓让我们惊叹于其精美和奢华,也不难理解魏氏身为亲王妃为何会对其垂涎欲滴。但是同样还是明英宗朱祁镇,却在四年之后将博鬓赐给了一位公主。此举非但没有在朝野上下引起非议,反而人人大赞皇帝陛下的仁孝之心。这位公主,就是本文的主角含山大长公主,一生经历了八个年号的传奇公主。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她的故事。

5、含山公主生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女,生母韩氏。这位韩氏并非中原人士,而是来自于当时的大明属国高丽,因此含山公主还是一位中韩混血儿。

6、高丽国原本是元朝的附庸,甚至在明朝建立以后的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还在使用元朝的历法。但是到了当年八月,眼看元朝气数已尽,当时的国王王颛(恭愍王)派使臣到南京向朱元璋称臣。八月十四日,朱元璋派符宝郎偰斯前往朝鲜半岛,册封王颛为高丽国王。

7、小小的高丽国除了人参也没什么特产,只有高丽美女天下闻名,为了巴结朱元璋,王颛自然不会在这方面小气。而韩氏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才能够为大明皇帝生下一位公主。以今日韩国人的性格,居然没有以韩氏或者含山公主为主角拍一部电视剧,实在是奇哉怪也。

8、含山公主在宫中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她不知道这几年时间宫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长兄皇太子朱标薨逝,比自己大四岁的侄子朱允炆成为皇太孙。随后爆发的蓝玉案,又死了好几万人。紧接着自己母妃的祖国高丽国,也不复存在了。

9、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含山公主下嫁尹清,一位明初历史上最为神秘的驸马。含山公主的妹妹汝阳公主同年成亲,驸马谢达是正二品高官前军都督佥事谢彦的儿子。而在数百卷的《太祖实录》之中,尹清的名字就出现了这么一次。他的家庭背景是什么?不知道。

10、清朝康熙年间,皇三子胤祉和著名学者、文献学家陈梦雷一起主持编纂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号称“康熙百科全书”,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曾提及该书。在该书的《明伦汇编宫闱典公主驸马部》中,为我们提供了尹清的来历。

11、在洪武朝末年,掌后军都督府事的原本是朱元璋另一个女婿、怀庆公主驸马王宁。但是北平都司以及燕王手下的燕山三护卫,都在后军都督府的管辖之下,王宁和朱棣之间早已眉来眼去。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靖难战争爆发之后,王宁因为向燕王暗通情报而被打入大牢,建文帝随即命尹清接掌后军都督府事。

12、尹清的结局如何,从《太宗实录》开始的历朝明实录都未曾提及。考虑到即使如深为朱棣所不喜的驸马梅殷、胡观等人,实录依然记载了他们的结局,那么尹清大概率是在建文年间去世,因而史书失载。换句话说,含山公主在夫君去世之时不过20岁左右,可谓是青年守寡。身为公主,又不能改嫁,命运何其悲惨。

13、作为后军都督府的掌门人,朝廷围绕朱棣发动的多次进攻,其中一定少不了尹驸马的居中调度。建文帝对叔父们必欲除之而后快,对姑父们可大方得很。但是等到朱棣篡位成功,含山公主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在整个《太宗实录》中,只出现了一条有关含山公主的记载,可见永乐皇帝是多么不待见这个妹妹。

14、这条记载出现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这里的修,自然是修理的意思。明初公主出嫁之时,朝廷会为其建一座公主府。含山公主的成婚时间是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到永乐十五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朱棣这位四哥这才想起来把妹妹的府邸做一次保养。

15、不过等到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即位之后,含山公主的日子开始得以好转。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如含山公主这些太祖皇帝的女儿们,并没有跟着一起迁走,而是继续留在南京生活。这样一来,她们和同样留在南京监国的朱高炽之间,相对关系就会更融洽一些(补充一句,含山公主身为姑妈,年龄比侄子朱高炽还要小上三岁)。

16、朱高炽即位不到一年驾崩,是为仁宗。皇太子朱瞻基即位十年后驾崩,是为宣宗。不经意间,新即位的宣宗长子朱祁镇从辈分上来说,已经是含山大长公主的侄曾孙。当年尹驸马虽然去世得早,但和公主之间还是有子嗣的。不过由于朱棣对妹妹不待见,公主长子尹勋成年之后也一直没捞到个一官半职。这可是拥有四分之一高丽血统的朱元璋亲外孙啊,就这样无可奈何地成为啃老一族。

17、趁着这次新君登基,含山大长公主向侄曾孙开口,为儿子谋一个差使。鉴于老公主的辈分,朱祁镇勉强给了尹勋一个食禄不任事的孝陵卫副千户之职。当初朱棣亲妹妹宁国公主之子被封为正三品的孝陵卫指挥使,而尹勋的这个副千户只有从五品,人比人气死人。

18、不过相比其他的兄弟姐妹,含山大长公主最大的能耐就是活得久。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做了瓦剌人的俘虏,朝廷将其尊为太上皇帝,另立其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当时太祖子女之中仍然在世的只有第十八子岷王朱楩,第十二女永嘉大长公主以及含山大长公主。

19、随着朱楩在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永嘉大长公主在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相继去世,含山大长公主成为唯一在世的太祖皇帝子女。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九月,朱祁钰下诏为含山大长公主每年增加二百石岁禄,通前一千四百石。

20、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在南宫蛰伏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发动政变,将皇位从弟弟朱祁钰手中重新夺了回来。二次登基之后,朱祁镇对宗室、外戚的态度大为改观。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已经79岁高龄的含山大长公主请求朝廷出钱给自己修坟。当时工部表示没有先例,朱祁镇念在公主年老,特旨允许。到了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在获悉老公主的身子骨已经每况愈下,眼见得时日无多之后,朱祁镇做出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决定:特赐曾祖姑珠翠九翟博鬓冠一顶。

21、当年九月二十六日,含山大长公主去世,享年82岁。当年十月,朱祁镇特旨任命含山大长公主次子尹玉、嫡孙尹辉为南京锦衣卫带俸百户。在朱祁镇之子明宪宗朱见深成化朝,尹玉去世之后,朝廷又命其子尹忠袭职。到了朱见深之子明孝宗朱祐樘弘治朝,朝廷在大力清理武职冗员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尹忠的待遇。尹忠死后,其子尹果袭职。到了朱祐樘之子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朝,皇帝依然在裁革冗员的同时,还是看在含山大长公主的面子,保留了尹果的待遇。

22、结语: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朱元璋子女,含山大长公主一生之中共经历了八个年号,分别为: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建文君朱允炆建文年号,太宗朱棣永乐年号,仁宗朱高炽洪熙年号,宣宗朱瞻基宣德年号,英宗朱祁镇正统和天顺年号,景皇帝朱祁钰景泰年号。

23、由于驸马尹清站队建文帝,导致含山公主在四哥登基之后遭到冷落。但凭借着寿命长的优势,这位中韩混血公主最终不但获得了珠翠九翟博鬓冠的殊荣,还为后世子孙挣下了一份至少世袭五十年的官职,也算是不虚此生。

二、《庆余年》里,为何大皇子总是听从长公主的话

1、在《庆余年》原著中,大皇子从来没有跟长公主有过政治和感情上的交集。反而是太子总是对长公主言听计从,长公主表面上是太子的拥趸,私底下却跟二皇子勾结。因为大皇子的母亲是东夷人,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夺嫡的念头和心思,说大皇子听从长公主的话完全就是一个误解。那么太子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为什么会对长公主如此俯首帖耳呢?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2、如果按照原著剧情时间线,庆帝去大东山之前,都还没有产生过易储的想法。真正让庆帝改变心意的事件就是太子与长公主之间的不伦恋情。如果看电视剧的朋友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在太子的寝宫中曾经出现过几副美女的无脸画像,画中人正是长公主。

3、经济上,长公主手握庆国内库;政治上,长公主有着大批收买的官员和死忠的面首;军事上,明里有征北军大都督燕小乙,暗地里还有枢密使秦家的支持。可以说,庆帝之下最大一股的势力就握在长公主手中,就连权力巅峰时期的范闲也没有拥有这般权势。

4、可以说,谁获得了长公主的支持,将来谁就有资格坐上皇位。太子作为未来的继承人,只要“养望”即可。说白了,就是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行了,就算是熬也能熬到登基。为什么会冒险这么大的险,跟自己的亲姑姑偷情呢?在皇帝的心目中,宽仁的太子也算是合格的继承人,他的身边也不缺女人,长公主身边也有林相、郭铮等一大批面首,如果单纯从生理角度去解释,恐怕会非常牵强。对此,当事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5、原著中,范闲根据宫中的眼线所提供的线索,引导着皇后揭露出这件丑事。东窗事发时,庆帝曾经质问长公主怎么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事情。当时的长公主被庆帝一只手地掐着脖子,身体扼在墙上,两只脚尖很勉强地踮着,样子十分凄凉。

6、原著中写道:长公主望着他,有趣地,戏谑地,喘息着说道:“皇帝哥哥,你太多疑了,你太会伪装了……你要磨练太子,却把太子吓成了一只老鼠……他以为随时都可能被你撤掉,怎么能不害怕,怎么不需要像我这样可靠的怀抱?”

7、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长公主所言应该不虚。那么庆帝与太子之间关系是否真的是长公主所说的那样呢?

8、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皇位的传承始终是一个敏感事件。太多的帝王都为此费尽心机,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就会惊奇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古往今来为人所称道的杰出帝王们,越是英明神武,越是在权力交替的过程中会展示出截然不同的一面。

9、能够击败六国的秦始皇,居然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下了最基本的错误,导致太子扶苏自杀,胡亥矫诏上位,导致秦二世而亡。

10、汉武帝刘彻,文治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功上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却在继承人问题上昏招迭出。太子刘据发动兵变,临终选择8岁的刘弗陵,开创了外戚干政的先河。

11、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怕老婆的李治,睿智无双的康熙闹出了“九子夺嫡”。这么多活生生的例子都告诉人们,皇帝与太子之间淡化的是父子亲情,彰显的是人性的选择和权利的博弈。

12、所有的皇帝对太子的栽培无疑是全方位的,请最好的老师,拥有最好的资源。太子作为皇权的继承人,以半君半臣,亦君亦臣的地位出现在朝廷中,其本身代表的权力就超越了一般的臣权。从庆国太子的风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来看,确实有着仁君风范。庆帝为了让他将来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还为他专门培养了一位“陪练员”二皇子。因为庆帝培养其他的大臣,其实是无法对太子的地位产生任何威胁的。

13、在真实的历史上,当太子开始监国的时候,东宫就不再是权力中心,政治职能减弱。同时,太子不再具备统兵权,东宫的军事力量也会丧失。

14、为了让太子有更多的“压力”和“动力”,二皇子所受到的礼遇甚至要超过太子。与此同时,庆帝还对太子采取了诸多的限制与防范。在电视剧版导演专门安排了一场父子四人吃饭的一场戏中,庆帝对太子基本上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二皇子就温言以对,这无疑助长了二皇子的嚣张气焰。对太子来说,二皇子绝对是兄弟几人当中最有力的竞争者。

15、电视剧直接简单粗暴地安排了二皇子带着谢必安跑到丞相府中杀了个尸横遍野,更加离奇的是太子、林相居然一声不吭就走了。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真实的历史上,该事件的恶劣性质跟犯上作乱是一样的后果。换句话说,这个情节虽然狗血,但是对人物的理解是正确的,太子真的快被逼疯了。

16、就像范闲坐火箭般蹿升高位时一样,在庆帝全方位的扶持下,二皇子的人性就会被欲望支配着,迫切地想要当上储君。他身边追逐权力的利益集团就会不断地对太子进行挑唆、构陷、污蔑,势必,积毁销骨引起皇帝的注意。如果换了其他的皇帝,要么为了自身安全,要么为了国祚绵延,都会让统治者就会产生“易储”的想法。在各种打压之下,长公主抛出的橄榄就显得格外诱人。

17、此消彼长之下,二皇子身边已经聚拢起了不小的政治力量,再加上实力强横的“八家将”,就会让太子直接感到有巨大的危险在逼近。

18、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本能、恐惧死亡,维护个体的存在是人最坚实的需求,就在太子感觉地位朝不保夕,就连生命也多次受到威胁的时候,就只能铤而走险。但庆帝依然用老一套办法来刺激他,透露着人心险恶的丑陋嘴脸。

19、此时,长公主带着魅惑带着诚意带着慰藉出现在太子面前,就给了他最大的安全感。太子与长公主的媾和其实是人类在生命受到危险时的应激反应,这种在重压环境下造成的紧张、刺激、反叛、激动所带来的快感其实已经战胜了他俩所有的理智。

20、事实上,就连庆帝都没想到儿子与自己的矛盾居然已经到了临界点,而他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发起的挑战,居然是从伦理道德层面开始的。

21、随着庆帝要到大东山祭天,打算昭告上天正式废除太子,这场人性和权力的真实较量才算是正式拉开帷幕。庆帝被燕小乙带着5000长弓兵围困大东山,叶流云、四顾剑、苦荷三大宗师一起杀到。京城中,收到消息的太后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扶持已经失势的太子登基称帝,将幽禁的长公主放了出来主持大局。所有皇帝的心腹臣子全部下狱,京都开始了一轮清洗,庆帝终于尝到了自酿的苦果。如果没有叶轻眉的狙击枪,范闲根本躲不过燕小乙的追杀。如果不是范闲和大皇子联手力挽狂澜,庆帝的皇帝地位其实已经不保了。

22、白羽点评:在皇权的斗争中,基本看不到父慈子孝充满关爱的时刻,到处都是充斥着阴谋的矛盾冲突。庆帝对太子的培养,本来是对其执政能力的培养。由于皇权对储君权力的压制,庆帝对太子防范的过度,直接让一个正常人走向癫狂。他对太子的锻炼没有朝着预期方向发展,而是向着一个畸形方向蔓延开去,压力越大,畸变越大。二人关系的变化,也是千百年来皇帝与储君之间权力斗争的一贯规律,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是帝储之间的博弈,面临着人性的丑陋的选择。

监国《长公主》电视剧和长公主是哪部电视剧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